当前位置:6165总站 > 资讯 > 动态
余敏江:中国智库建设需要聚焦“特”与“新”:美国色导航
余敏江:中国智库建设需要聚焦“特”与“新”?《美国色导航》?中原地区作为学问地理中心,富集着黄河文明的历史遗存、学问景观。“伸手一摸就是春秋学问,两脚一踩就是秦砖汉瓦”,形象地指出了中原地区历史学问资源的丰富性。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中原地区作为全国政治、经济、学问中心长达3000多年,先后共有20多个朝代的200多位帝王在这里建都。北宋以后,国家政治中心虽经南迁北移,但中原地区作为战略要地,其深厚的历史学问仍以强大的发展惯性、坚韧的生命力不断向前推进。中国八大古都,有4个在河南。十三朝古都洛阳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东京汴梁在1000年前就成为世界级大都市。从1990年至2018年评选的全国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和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河南的数量均居全国第一。甲骨文、少林、太极、嵩山、龙门石窟等世界级学问名片更是遍布河南各地。可以说,中原大地是古代中国社会万千气象的折射镜,是展示中华文明的万花筒。
如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真正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是组织部门的重要责任,也是这次调研的重点内容。各地在这方面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如上饶市推行部长约谈制,主动接触干部、了解干部、识别干部、关心干部,使跑要之风得到有效遏制;南昌市采取“四看一听”的方式考察干部,对干部的德才和业绩掌握得比较清楚;吉安市实行“先推后考”的方式,较好解决了“会干不会考、会考不会干”的难题,等等。这些举措,都实在管用、也有成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选择日趋多样化、主观化的当今,形象之于个体及组织的价值魅力凸显,构成人们对个体或组织进行评价、选择的重要依据。形象概念被引入政治学领域后,结合不同政治主体衍生出“国家形象”、“政府形象”、“党员形象”等众多不同的概念。在现代政治体系中,政党作为最有效的政治组织,其形象问题日益受到多方关注。政党形象作为一个关系范畴,影响着公众对执政党的态度,进而制约着执政党的政治生命力。塑造良好的政党形象以取得公众的认可和拥护、实现执政地位的存续和巩固,是每一个执政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希望且应当达到的目标之一。过去学术界尚未真正将政党形象作为政党政治中的规范范畴加以研究,对其定义、内涵、建设路径都缺乏学理方面的探索。本文试图在学术界对政党形象初步探索的基础上,结合各国政党在这方面的实践,对政党形象的概念、意义及建设路径做初步的探讨。
【編輯:小林瞳】
相关资讯
- 从“64次创新”看中国发展“第一动力” 2023-03-03 07:41
- 颜晓峰:什么是人类社会的“太平世界” 2023-03-03 08:11
- 刘玉辉:中华民族传统政治文明中的民主基因及中西民主观的异同 2023-03-03 08:09
- 全国人大首场发布会 傅莹回答18位记者提问11次讲“法” 2023-03-03 07:54
- 刘敬鲁:推动我国管理哲学创新发展 2023-03-03 07:35
相关新发布
- 冯俊:治国理政需要哲学社会科学更好地发挥作用 2023-03-03 08:09
- 陈翔:“四个意识”的伦理内涵 2023-03-03 07:50
- 朱继东:“三严三实”与“三大作风”一脉相承 2023-03-03 08:04
- 秋石:新发展理念是治国理政方面的重大理论创新 2023-03-03 07:39
- 孙家言:中西方国家的根本差异决定中国不能走西方道路 2023-03-03 08:25